城郊的一個平房院裏,住進兩對母女。城裏人劉惠芳爲女兒珊珊上重點中學,從房東手裏租下這個平房院。爲減輕房租負擔,劉惠芳轉手將北邊兩間房子以每月八十塊錢的房租,轉租給了鄉下來的段小梅的媽媽和段小梅。和珊珊媽花錢將珊珊送進這所重點中學不同,小梅媽是來陪以超過錄取分數線十五分的成績考進來的閨女讀書的。珊珊媽說了,主要是來照顧閨女生活的。說起來就這麼巧。珊珊和段小梅從一見面開始就好得親如姐妹不說,上學後還是同班同桌。兩個孩子形影不離無話不說,兩個當媽的卻鬧不到一塊。在珊珊媽眼裏,農村來的小梅媽事太多,今天把農村親戚帶來串門,明天又拉三輪車白菜,把個原本就不大的小院擠得沒個落腳的地方。珊珊媽看不起小梅媽,但珊珊媽一問起閨女的考試成績,就不得不在小梅媽面前感到矮人一截。因爲小梅媽根本不管小梅的學習,也不逼着閨女學習,小梅哪次的考試成績都是班上的前一、二名。珊珊媽說得多了,珊珊也煩。但不管怎麼煩,珊珊還是盡最大努力,在小梅的幫助下,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。幫助珊珊,小梅儘自己所能;幫助小梅,珊珊也是有求必應兩肋插刀。但每次央求小梅幫助自己、或者接受小梅幫助時,珊珊就特佩服、也特羨慕小梅這個來自農村、會爬樹、敢抓蛇、會吹嗩吶、還能“打工”掙錢的同學。當珊珊媽暗中跟蹤,終於發現小梅靠給殯儀館吹奏哀樂打工掙錢貼補家用時,珊珊媽感動了,感動中從此改變了對小梅媽的態度。珊珊媽主動改變的態度,換來了小梅媽的熱情回報。當珊珊媽從丈夫捲入經濟糾紛長達四年的訴訟官司中解脫出來時,是小梅媽的寬慰和鼓勵,給了珊珊媽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動力。暖意融融的小院裏,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。冬至那天,兩個爲孩子上學遇到一起的家庭,湊到一起包起了餃子。隨着一盤盤冬至的餃子端上餐桌,兩個家庭的不同困難在消弭退縮,兩個家庭的幸福卻在熱氣騰騰中洋溢開來。